Search


下一波新興產業 抓住創新契機



【中央...

  • Share this:


下一波新興產業 抓住創新契機



【中央社╱台北7日電】 2014.12.07 11:39 am


台灣具備高素質人才,卻欠缺一個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除第一桶金的創投資源,更需要與世界鏈結,放眼全球布局,以創新態度迎接新世代的產業革命,新興工作或許還未出現,需等待人才開發。
Google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在「google模式」一書中,用「智慧創做者」(smart creatives)形容下一波新興人才。全球在創新創業的創投領域方興未艾,以色列、倫敦、愛爾蘭、新加坡、芬蘭前仆後繼,國際先進國家都看到機會,台灣沒有理由等待。
去年才被美國防毒軟體公司高價併購的阿碼科技,創辦人黃耀文講到創業,侃侃而談當初在台灣創業募資時,整整3個月沒有資金進來,募資對象從創投大公司到水電行老闆都落空,後來去了矽谷1次就拿到資金。
黃耀文舉以色列為例,有1年美國矽谷的創投會直接告訴投資者要在以色列舉辦,就是因為以色列已經打造出創投產業的名聲,台灣絕對要以此為目標,跟上國際潮流。
夢想成為「耳機界Coke」的悅聲志業董事長陳冠宏說,對於新創事業碰到的最大困難,一定是第1桶金,創投者對你的期待,絕對不會只是要談你的理想,所以當年收到創業天使 基金對他來說,真的是及時雨,也救了他的夢想。
Gogolook共同創辦人郭建甫認為,在台灣創業不缺的就是人才,甚至日韓公司都認為台灣工程師厲害,什麼東西都做得出來。反而當初一開始最難的就是錢。
郭建甫認為,台灣一流的人才都很保守,對創業卻步,和社會對於創業風險大的想法有關,台灣應塑造創業的安全感,這需要公權力支持,才能翻轉大家的觀念。
「台灣對於創投這塊了解還不夠」,黃耀文直接指出問題,過去接觸軟體創業公司有段時間,在南港軟體科學園區育成中心扶植新創公司的經驗告訴他,台灣創新創業的格局不夠國際化。
黃耀文提到,其實台灣軟體業與創投界私下與美國矽谷有很深的聯結,出國不是必要但絕對重要。他常常鼓勵台灣的創新產業前進美國矽谷,藉由在矽谷創業的經驗, 可帶進新觀念給台灣,也讓台灣人才的產業資訊能跟上世界前端。
在台灣以網路書籤起家的聖洋科技共同創辦人楊志偉打趣說,創業就像養小孩一樣,3年是關鍵期,如果存活下來,就不怕它會死掉。現在外國投資客戶尋問他產品市場,是針對國內消費或海外市場,他都反問,重點不是哪裡的市場需求,而是這個新「應用」想要解決人類什麼樣共通問題,跳脫了眼光侷限,市場就無限寬廣。
談到創業的生態環境侷限,黃耀文擔心台灣的法規制定與過去需要大資本的製造業有很大關連性,因此公司獲利都是回饋給出資者。但軟體創業不需要廠房與物料成本,在獲利甚至上市後,應分享給每個參與創業的人才,在台灣卻要面對法規限制。
郭建甫懇切地說,他願意幫忙想要創業的優秀團隊,也支持政府看到成效專案,希 望創新創業園區成為台灣創業圈的領頭羊。創業園區的建立,吸引國際人才進駐,有共事經驗,台灣人才對國際競爭力有概念,才能追求卓越。
【2014/12/07 中央社】@


Tags:

About author
民國69年12月15日新竹科學園區經國家政策推動正式成立,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竹科管理局)在科技部的領導下負責新竹科學園區開發、營運與管理,涵蓋新竹園區、竹南園區、龍潭園區、銅鑼園區、宜蘭園區和新竹生物醫學園區6個園區約1,375公頃。主要任務與目標在引進高級技術產業及科學技術人才,提升區域創新整合能量,以激勵國內產業技術之研究創新,並促進高級技術之產業發展。   竹科管理局設立企劃、投資、環安、工商、營建 、建管6個組及秘書、人事、主計、政風4個室,為園區廠商建設優質基礎建設、提供單一窗口服務、創新研發機制及產學研合作機制。竹科發展迄今的成功經驗,已成為許多國家發展科學園區爭相學習的典範,群聚於竹科的半導體產業,擁有晶圓代工、設計、光罩、封裝及測試等完整垂直分工體系,不僅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產品,更被譽為「臺灣的矽谷」。其璀璨的成功經驗,先後傳承設立南部及中部科學園區,為臺灣建構完整的點、線、面西部高科技走廊,驅動國內上、中、下游產業的蓬勃發展。未來竹科管理局將秉持便民、效率、忠誠與廉能的核心價值,以專業、效率、主動為民服務的精神,為園區廠商積極建置優質的投資環境,協助高科技廠商結合學研資源發揮高效能研發能量,培育優秀科技人才,激勵創新國內研發實力,祈願促成科學園區永續發展成為全球最佳的「創新產業聚落」。
竹科大小事是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所設立的,提供管理局與民眾或園區廠商互動/分享/溝通 竹科大小事之管道,亦希望粉絲朋友們,記得要常至本專區參與及互動,熱絡粉絲專頁。
View all posts